這篇文章要來聊聊美國的醫療保險 🏥
昨天在灣區媽媽版看到醫療帳單文章,我們也是這樣被折磨過來的,忍不住回應我懂我懂妳不寂寞,那種被帳單嚇到、決定沒事再也不進美國醫院的心情應該很多家庭都經歷過。
美國醫療之昂貴,難怪暮光之城吸血鬼一家子只有爸爸在當醫生賺錢,但是全家都開名車 🚗
多年後我終於搞懂美國醫療,發現其實美國醫療其實很可愛
這篇文章帶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醫療服務、不用再害怕英文不好
文章將分成幾個階段:
🗝 選擇適合的醫療保險
🌟 選擇”網內”的醫師
🌸 健康檢查、開刀、看病經驗
❗ 急診 ER 與 Urgent Care 大不同
🤓 眼睛保險 (配眼鏡、買隱形眼鏡)
😱 牙齒保險 (牙痛看牙作牙套)
🗝 選擇適合的醫療保險
美國醫藥費昂貴價格不透明,但是不要害怕,選對保險就是成功的一半
今年初我跟老公要了公司保險的資料來看,一看之下嚇了一大跳,終於瞭解今年我們看醫生不用錢是因為老公保了不錯的保險 (EPO)、而我選了對的醫生 (in-network)。
一般保險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險大致分成三種 HMO、PPO 及 POS,還有一種新保險 HSA。這不是保險公司的名字,而是種類。各種保險外加上公司的排列組合很容易讓人眼花撩亂亂選一通
英文介紹:http://www.agencyinfo.net/iv/medical/types/hmo-ppo-pos.htm
這篇中文介紹寫不錯可以參考:https://goo.gl/GsNmNu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HMO) 管理式醫療保險機構
簡單的說,就是 “網內互打免費、不能打網外” 的概念
大家常說的 Kaiser Permanente 就是 HMO
選擇 HMO 的人只能看醫療網 (network) 裡面的醫生,需要指定一個家庭醫生 (primary care physician, PCP),每次看病都得先去找你的家庭醫生。若要看專科醫生,須由家庭醫生幫你轉診
像 Kaiser 就有自己的醫院、自己的醫師,其他醫院必須要全額自付嚇人的醫療費。
🌟 若不小心看到了網外醫師,可以打電話去醫院談一個 “合理價”,可能還是要好幾百美金。
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 (PPO) 優選醫療機構保險
網內免費或很便宜 (看保險公司)、網外自付 30%,自付額超過某額度就不需要再付任何費用
不需要選擇家庭醫生,隨便想看哪一個醫生都可以。網內醫師通常只需掛號自付額 Co-pay $10-$30,選到了網外的醫師除了掛號時的自付額通常要再收一筆百元以上帳單。
當年阿哈剛開始工作時看到醫療保險落落長的選單就頭痛,公司前輩說要生小孩要保最好的保險,我們就保了 “PPO High”,每個月保費四百多,每次看醫生還是會收到一百多的帳單。不清不楚不敢看醫生就這樣過了幾年,真是好傻好天真,想跟當年的自己說保 EPO 網內醫師免費阿!
我們現在用的 EPO 屬於 PPO 家族,只能網內互打免費、不能看網外的醫生。
除非有特定喜歡的醫師,一般家庭選擇 EPO 或 Kaiser 是個不錯經濟實惠的選擇,若要生小孩可能還是要 “PPO High” 或 “Kaiser”。
曾經聽過一個例子:產科醫師在保險網內、但生小孩是由排班助產師接生,直到生完才發現助產師不收 EPO,因為排班的關係、生之前並不知道會是哪位助產師來接生。每位醫師收的保險都不一樣,關於助產師的保險要先問清楚才行。
加州 Kaiser 比 PPO High 便宜不用擔心帳單,很多人選擇用 Kaiser 生小孩,所以醫院人很多~
Point of Service (POS) 定點服務組織
是一種結合 HMO 和 PPO 的保險形式。它比 HMO 有更多的選擇性,同時也比 PPO 的費用低。會員可接受由網絡外醫療護理提供者所提供之護理服務,但需自付較高費用。POS 具有比 HMO 低保險費的優勢,但也給了會員更多自主就醫的選擇。
Health Saving Account (HSA) 健康儲蓄帳戶
主要特點是您必須加入一種自付款 (deductible) 很高的醫療保險計畫。這樣您可以利用健康儲蓄帳戶內的資金支付醫療費用,並享受免稅待遇。存入健康儲蓄帳戶的資金在當年沒有用完,帳戶內的剩餘資金可以累積到新的保險年度。退休後,您也可以提取所有累積的資金用做其他用途。
之前阿哈在小公司 Startup 就是這種保險,會領到一張簽帳卡 Debit card,醫療相關費用都可以用這張卡片中存入的金額支出,在保險結束後一路可以使用到卡片上的年限。
今年度在老公的醫療保險資料裡我看到了一張啟蒙表格,為保密協定我將它整理後翻譯成中文:
⭐ 怎麼選擇最適合最划算的醫療保險
美國的醫療真是複雜到不要不要的,每到年底我都必須先把公司給的保險資料仔細看一遍,就算是同一間公司每年度都會變,選錯就挫屎。
公司配合保險常有網頁小精靈問你這年度的計畫、然後推薦你最佳保險方案。老公換過幾間公司、在不同公司的保險小精靈都推薦我 EPO,近幾年來我們家都保 EPO (包括生小孩那年)。
生產前預約 Pre-delivery 醫院導覽時確認保險很重要,如果醫院或醫師不在網內要轉頭快逃!
在媽媽版久久會看到一些生產保險糾紛,大致上分成以下情形:
1. 產檢跟生產醫師、醫院不同:產檢醫師網內、生產醫師跟醫院都網外 (out of network)
2. 產檢醫師接生、醫院不同:醫院網外、麻醉師網外
3. 產檢、接生、醫院都網內、麻醉師網外
這個排列組合可以沒完沒了,遇到其中一個就很倒楣,跟新生兒奮鬥還要處理帳單會很崩潰
P.S. 我家生產保 EPO,網內免費、不能看網外。生產一口價 $250 USD、寶寶 $250 USD,從產檢到生產全部費用 = $500。我加州朋友分成 Kaiser 派跟 PPO 派,Kaiser 派不用擔心生產帳單 ; 保 PPO,生產金額在 $3000 或 $6000 最高自付額。
⭐ 醫療保險重要術語
Deductible 免賠款/自付首額:保險公司要求受保人每年先自付的醫療費用部分,之後保險公司才會承擔 60-100% 醫療費用。
Copay 共付額:保險公司要求受保人在享受特定的醫療服務或供品時需承擔的自付金額,想成掛號費較容易理解。譬如家庭醫生或專科門診、買處方藥等。共付額之外的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
Coinsurance 共付保險百分率:受保人每年在達到免賠款/自付首額後,但未及每年最高自付額時,保險公司和受保人各自分擔醫療費用,受保人承擔的百分率。
Maximum Out-of-Pocket Costs 最高自付額:受保人每年最多可能自付的金額,支付免賠款/自付首額和共付款都可算入。滿足最高自付額後所有醫療或醫藥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網外就醫或買處方藥只能算網外最高自付額。網內、外發生的免配額或最高自付額必須各自計算。
🌟 每一州、每一家保險、跟每間公司間約的內容都不一樣,一定要看清楚合約!
看清楚合約有多重要?舉個例子我的 PPO 是網內免費、但朋友的 PPO 是網內 10% 自付額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 PPO 有網內自付額的例子如下圖,我只能說網內免費真的很爽 😎
這個人的保險是 PPO,門診掛號費 $15,看完病後會收到網內 10% 的帳單、網外要自付 20%
❗注意❗
有的醫療計畫會有 pre-existing condition (保前排除期),也就是帶病投保,加入醫療保險之前就已經有的疾病或是生理狀況可能會被拒保,保險公司在保險生效的一段時間後才會開始理賠。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懷孕,必須要是加保之後懷孕的,保險公司才會付生產的費用。
保險公司列出數十種帶病投保疾病,包括急診、懷孕、敏感症、氣喘、糖尿病、C 肝、癌症、心臟病、中風、腎病、精神病、過度肥胖和風濕關節炎等,投保者只要有這些疾病,保險公司就可拒保,就算接受投保,也可提高保費。
⭐ 在歐巴馬總統努力推行的新醫療 (the Affordable Care Act,也就是 Obamacare) 問世後,明確禁止保險拒絕 pre-existing condition、收取更高保費也被禁止,尤其是懷孕。
2018 將是 Obamacare 最後一年,之後 Trumpcare 基本上維持禁止保險拒絕 pre-existing condition,但合約內容會有所調整。
關於學生配偶以及爸媽旅美醫療保險,請先上網孤狗 Insurance for a F2 Visa 看資料
有人會在醫療保險的比價網站 eHealthInsurance 選擇短期保險、也有網友說 F2 保 gateway 還不錯,這部份我沒有太多研究。無論選擇什麼保險、要有心理準備每次自付額一兩百起跳。
一旦出手買了保險就不能反悔,曾經老公好意花了 $450 USD 幫我買了半年 F2 保險,被我碎碎念想退掉被保險公司拒絕。
gateway: http://www.gatewayplans.com/
eHealthInsurance: https://www.ehealthinsurance.com/
🌟 選擇”網內”的醫師
看完落落長的保險種類,接著只要選擇 “網內 In-Network” 的醫師,這次看醫生費用就不用
HMO Kaiser 保險只能到 Kaiser 醫院預約醫師,想去其他醫院的話就死心吧。
第一次找網內醫師很容易,首先登入自己的保險公司,找到 “Find a Doctor” 這個選項,”Accepting New Patients” 記得要打勾,很多名醫都不收新病人就不用浪費時間了。
PPO/EPO、POS、HSA 先到自己的保險公司內選擇網內醫師,選好醫師後可以再到該醫師所在的醫院官網確認,通常都可以看到像下圖醫師所收取的保險,落落長的保險名單有時候有兩頁。
收取的保險每年會更新,最近聽過一個案例是病人本來一直掛某位醫師、某天開始突然解約不收該保險而接到巨額帳單,生病已經很痛苦還要跟保險公司吵架。每次掛號前確認保險是好習慣。
❗ 許多人掛號時沒有先上網查、電話掛號時直接問護士保險是否有 “cover” 費用,PPO、POS、HSA 的確是會 “cover” 網外醫師部分費用比如說 20%,但護士只回答 “Yes”、沒有說 “cover” 多少,門診後收到五六百美金的帳單也很常見,病人要麻自認倒楣、不麻就開始討價還價之旅。
不想跟錢包過意不去、也不想事後跟保險公司、醫院吵架,請先確認網內醫師。
⭐ 關於帳單部分,一般來說會收到兩筆帳單:
1. 醫院帳單
2. 保險公司帳單
這兩筆帳單常常都有出入,我發現醫院/診所都會多報一些、被保險公司拒付之後醫院會自行吸收 (如果沒有語言用詞上的誤會)。常常在我收到保險帳單說我欠診所多少錢、再跟診所聯繫後診所會跟我說不用擔心、我不用付那筆錢。
🌸 健康檢查、開刀、看病經驗
男生與女生健康檢查的項目不同,一般來說保險應該全部給付
(我第一次在家醫科健康檢查被收了掛號費 Co-pay $30,三個月後收到醫院的支票全額退費)
找誰健檢呢?找家庭醫師就可以了,若沒有固定的家庭醫師也不知道要找誰,我 google “annual health check up near me” 後看到了網站 Zocdoc 還不錯,輸入保險種類會自動推薦網內醫師
https://www.zocdoc.com/procedure/annual-physical
家庭醫師只檢查俗稱 4 health numbers:身高體重血壓血檢,還可以順便打預防針 (破傷風跟流感),這些都免費。最好約早上的診,前一晚 12 點後就禁食,驗血糖要空腹八小時。
👩 女生的子宮抹片 (40 歲前每三年一次) 跟胸部觸診要另外跟婦產科醫師約診。
👩 女性 40 歲以上保險應都有給付每年一次傳統 2D mammogram 胸部攝影,3D 攝影比較精準但要部分自費,網友說她的自付額 $55 USD,可搜尋關鍵字:Family Care Imaging。
🌟 美國許多醫院都要到不同診所驗血驗尿、另一間照 X 光、再回診間看報告,簡直是大地遊戲
來說說我的健檢經驗,我的保險是 EPO (屬於 PPO 家族)、網內醫療全部免費,所以我不是很確定要自付 10% 的人健檢是否全部免費,一般來說預防性診療是免費的:
Preventative care is covered at 100%. Services are flat co-payments.
我第一次在家醫科健康檢查被收了掛號費 Co-pay $30,其實當場有跟掛號護士討論了一下、她說她不清楚、但是依規定還是要先收我 Co-pay,三個月後我收到醫院的支票全額退費
但子宮頸抹片及乳房檢查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是專科我被收了專科的掛號費 Co-Pay $30。
美國醫師非常仔細地教我如何自我檢查乳房硬塊,大推一定要去檢查一下
(8/7/2017 更新,做完婦科檢查三個月後我收到了醫院退款 $30,婦科預防性檢查也是免費)
我選擇的醫院是 Palo Alto Medical Foundation (PAMF)@Fremont,我覺得我跟他很合拍,醫院一樓就可以驗血驗尿 X 光真是太方便了!後來才聽說這間醫院因為帳單問題在媽媽版被罵過,最近還有另一間兒童醫院也因為帳單被罵 (PPO 網外門診收到六百多的帳單),老實說我覺得醫院有一點點冤枉。這些誤會不外乎是媽媽們不知道網內外醫師價差、以及語言隔閡用字差異問護士有沒有 “cover” (護士說 YES、但沒有講 cover 百分比、造成媽媽們以為是保險全部給付)
回到健檢經驗,我們來美國這麼多年今年 2017 第一次到醫院健康檢查,初診病人由護士先詢問基本資料量血壓,護士不敢相信我們沒有家庭醫師、沒做過健康檢查。醫師非常仔細與親切,很有耐心地回答我們所有的問題。接著去一樓檢驗後就可以回家了。報告直接在官網可以看,全部檢查結果出來後醫師用 e-mail 聯繫及開藥,再去藥房拿取。隨時可以用 e-mail 問醫師問題。
值得一題的是我的檢查結果維他命 D 遠低於正常人,須高劑量維他命 D 處方籤的療程。
因為我眼睛畏光又容易曬傷,多年來早就練就一身閃太陽的好功夫。這兩年感覺皮膚異常蠟黃一直很納悶為什麼,直到我進入療程後,皮膚竟然透白回來了!不負責任猜測是身體希望我去曬太陽、所以膚色變深讓我不易曬傷,但我為了美白更不願曬太陽,真是個錯誤的決定 😛
<2018/3/13 更新>
我在網路上看到網友討論:去看病然後醫生問要不要做健康檢查,結果被收費。
網友以為健康檢查會是保險給付結果還是收到帳單。之後才發現如果是去做健康檢查而已是不用付費,檢查出來沒問題就不用付費。但是如果你是先看病找出問題後再做健康檢查,保險就會算在你是有病才去做健康檢查而不是只是確保身體沒事才做健康檢查。
👨⚕️ 開刀經驗
我們家阿哈某一天脂肪瘤突然壓迫神經疼痛不適,我幫他在 Palo Alto Medical Foundation (PAMF) 掛號 “整形外科 Plastic Surgery“,因為 EPO 網內免費,我們從頭到尾只花了一次初診掛號費 $30 USD,醫院跟保險申請三千多醫療費 (回診沒有被收 Co-pay)。
開刀過程為:1. 門診會談 (不接受當日手術)、2. 門診手術 (一小時預約、過程約 30 分鐘)、3. 回診拆線、4. 四個月後複診 (先預約、可取消)。
醫師說醫療需求、不是美容需求的手術保險全包,沒有次數及期間限制。
這次除了脂肪瘤也一併處理了前幾次手術造成的蟹足腫 (打這個針很痛喔!)
❗ 急診 ER 與 Urgent Care 大不同
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自己的保險卡上的金額 Co-Pay 只是掛號費而已喔!
這個例子之中,ER 掛號費 $150、Urgent Care 掛號費 $40。之後還會收到可觀的帳單
什麼是 ER?什麼是 Urgent Care?
ER 就像急診室的春天,會有救護車歐伊歐伊送嚴重病患來那種
Urgent Care 則是門診醫師去會診。
Walk-In Centers 也比較像是 Urgent Care,可以不用掛號、直接走進去醫院跟護士說怎麼了,他幫你安排當日門診醫師。通常 Co-pay 跟門診一樣或貴一點點 (保險卡上會寫清楚)。
緊急要看醫生,如果不是危及生命一定要坐救護車,建議自行到 Walk-In Centers 或 Urgent Care,帳單比較不會太誇張。
後來我問了我的家庭醫師 PAMF 一樓的 Urgent Care 揪竟是怎麼回事,他說我的保險網內免費、所以 Urgent Care 跟一般門診一樣掛號費 Co-pay $30、其他保險全包。
我們誤打誤撞進過一次 “網外” 的 “ER“,光看到 “網外 ER” 這四個字就貴到發抖,更慘的是我們還誤入教學醫院,要付錢給醫師、付錢醫院、付錢給醫學院、X 光另計。那一陣子就是一直收帳單一直收保險公司通知,半年後還在收帳單,付錢付到我看到信箱就害怕。最後自付額總計一千多美金、保險給付兩千多美金,從頭到尾只跟醫師聊了五分鐘付出的代價有點大。
🤓 眼睛保險 (配眼鏡、買隱形眼鏡)
這是網路的眼睛保險案例,去眼鏡行前最好把自己的保險 (Vision Plan Coverage) 存在手機裡
如果你跟我們一樣買眼睛保險是為了萬一眼睛痛或眼睛受傷用、並沒有配眼鏡需求,那麼明年可以考慮不用買了。
之前我左眼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痛起來,我就開始到處打電話掛號,每一間診所都跟我說最快要等六週以上,我問他們有沒有別的建議,護士想了一下、跟我說可以去 Urgent Care。那個時候我還處在怕帳單太貴不敢看醫生的菜鳥狀態,硬是自己上網查症狀發現是眼睛受傷、自己點眼藥水,後來就好了。
後來我跑去體驗配隱形眼鏡,順便問醫師,醫師很確定地說眼睛受傷或感染是使用看病的保險 EPO/PPO,不是用眼睛保險,不舒服一樣可以到眼鏡行作檢查 (要先確認是否為網內保險)!
我配隱形眼鏡經驗如下:2017/2/10
第一次門診驗光、測眼壓、眼底鏡,試戴隱形眼鏡、給試戴片兩盒共 20 片。驗光試戴後被要求付款:驗光 $10 + 隱形眼鏡 Copay $60 = $70
第二次門診帶著隱形眼鏡再次驗光、測眼底鏡,確認要的度數並付款,共買兩盒共 180 片,每盒 $90 x 2、我的保險出 $130、我要自費 $50,最後一共自費 $120 USD。
(若一次買四盒則是每盒特價 $88 x 4 – $130 = $222 + copay $70 = $292 USD)
第三次回店裡取貨。
我一開始跟醫師說朋友推薦 Acuvue TruEye 很棒,我想要試這款,醫師說已經有比 TruEye 更好的新產品,她推薦我試試看新產品。無奈驗光後我的閃光太重,還是只能戴 Moist。
我領了兩盒共 20 片試戴片,醫師幫我度數配好配滿,我本身就畏光、配足度數後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閃亮了 🌤 一週後回診我說還是舊的度數就好,後來十組試戴片都戴完後就習慣新度數了。
這次配隱形眼鏡其實跟店家有一點點爭議,我在第一次驗光時被收了:
驗光 $10 + 隱形眼鏡 Copay $60 = $70 USD
但我記得我的保險沒有提到 $60 的 Copay,後來怎麼看都覺得不對,再次與櫃檯確認時櫃檯給的理由很奇怪、一下子說隱形眼鏡的 copay 不一樣、一下子說是因為我拿了試戴片,總而言之就是不退。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我被多收了 $60、若不需試戴可能可以便宜 $60 (?)。驗光前把保險內容存在手機裡還是比較好,有問題當場就可以談。
最後用保險買隱形眼鏡有沒有比較划算?
這次驗光之旅我一共自費 $120 USD,領到 200 片 Acuvue Moist for Astigmatism。
(總費用還要加上每個月的保險 $5/月 x 12 個月 = $180)
網路上買免驗光隱形眼鏡 $60.96 x2 + $13.98 = $135.90 USD
台灣買 $1500×2 + $567 = $3567 NTD = 約 $115.30 USD
若只買隱形眼鏡、台灣買還是比較便宜。
如果同時在美國配眼鏡 + 隱形眼鏡,價錢可能有機會跟台灣拼一下。
⭐ 再次提醒,眼睛保險是用於配鏡,眼睛受傷時使用的是一般生病用的保險。
眼睛受傷或感染時:
1. 打電話給眼科門診 (Ophthalmology, Ophthalmologists) 看有沒有機會可以看診 (我打了幾間醫院都說要等 5-6 周,後來發現加州華人小診所還蠻多的可能比較好約)
2. 也可以去 Urgent Care 或 Walk-in clinic,千萬不要輕易走進 ER
3. 眼鏡行都有眼科醫師可以做基本檢查,可以打電話去問看看是不是網內保險會比較便宜
😱 牙齒保險 (牙痛看牙作牙套)
21 歲以上成年人可自由決定是否購買牙保,21 歲及以下必須購買單獨的或與醫保結合的兒童牙保,有些州強制購買牙保的年齡為 19 歲以下。法規強制要求買兒童牙保,不買並不會被罰款。
保險公司為了保護經濟利益,成人牙保除了預防性洗牙等服務外,牙齒深度清洗、蛀牙修補、抽牙神經等設置有 6-12 個月等待期,兒童牙保無等待期。
如果沒有牙齒保險
看牙時沒有保險的價錢不一樣,預約時可以先問清楚沒有保險洗牙多少錢、補一顆牙齒多少錢。
我在 2011 年沒有牙保時牙痛去看過一次牙醫,光檢查沒有洗牙、單照一顆牙 X 光好像是 $96,若要補牙齒一顆 $126,檢查後醫師說我是對水質過敏、買抗過敏牙膏就可以改善。
可以的話一定要保牙齒險
每個月家庭保費 $15-25 之間不算太貴還蠻值得買的。預約時確認醫師在醫療網內。每年可以完全免費洗牙 2-3 次 (看保險公司)。
補牙前通常會讓你知道價錢才決定要不要補,若沒說可以請牙醫先報價自己再評估
做假牙這間太貴可以去下一間問價錢,每一顆牙齒價錢都不一樣,華人醫師似乎比較便宜
這是網路上某個牙保例子,我們家的方案跟 Plan A 很接近。
• 免除額:個人 $50 USD/ 家庭 $150 (最高150美元)
• 預防服務:保險出 100% (例如:每六個月洗牙)
• 基本服務:免除額後保險出 80% (例如:口腔手術、拔牙)
• 主要服務:保險出 60% (免除額後自付 40%,例如牙冠、瓷牙貼片)
• 基本和主要服務保險出資上限為每年 $1,500 USD
• 19 歲以下子女:保險出 50%,終身自付額最高為 $1,500 (若小朋友有一口亂牙要趁早看牙醫)
我們在美國住過幾個不同的城市洗牙大多沒有什麼問題,直到搬到加州,我在 Yelp 上找評價好的牙醫然約診洗牙。因為週六診不好約,我先約了老公的、隔幾週再換我。我們到診所後發現是間印度人開的診所、覺得氣氛有點怪,櫃檯人員眉來眼去打暗號。寫完資料後老公被帶進診間、我被帶去拍牙齒 X 光 (我當天沒有約診)。老公洗牙時被要求要 “深度清潔,要打麻醉” 自費兩百多,要不然你現在就可以離開。老公傻傻地答應後、醫師又說今天時間不夠、只能洗一半牙齒。當天付了一半的錢、自費一百多,打麻醉針的深度清潔結果並沒有比一般洗牙乾淨。之後我取消預約、在 Yelp 寫評價後醫院打電話來說要退費、囉嗦講很久、至今還沒有收到支票或退款。不久後發現一顆星的評價不見了。
這次不愉快經驗後,我就問朋友哪間牙醫好,經過朋友推薦到了一間台灣人開的診所,從電話預約開始就很愉快。之前常常台灣人的名字讓很多歪國人很困惑、尤其是我的名字美國人念不出來,這間診所預約時說英文,但接很多台灣病人、所以預約很輕鬆完成。洗牙、補牙流程也很順暢。第一次洗牙後可愛的正妹小醫師問我要不要換牙冠,當場問價後我馬上就說好,我想換門牙牙冠很久了、在台灣也諮詢過醫師,不是因為正妹醫師很可愛 😄
第一次門診洗牙,第二次門診咬齒模、挖掉舊牙、戴臨時牙套,兩週後裝新牙冠 (可去牙模公司挑齒色)。這顆門牙是全瓷牙 Porcelain/ceramic,保險出一半 $490、我出一半 $490,左右兩顆牙都趁此機會挖掉重補費用另計自付約 $100。
我覺得作牙冠費用跟台灣沒有差太多。不過!在我剛做完牙齒當天剛好網友在聊自己做牙冠多少錢,沒想到我的價錢是全美各地之中最低的。
台灣最近流行兩小時作假牙,顏色不滿意當場換。這種要等兩週的假牙顏色也能換、但要等,雖然我的新牙顏色有點偏差、但我很不喜歡臨時牙冠,就直接裝上去了,還蠻喜歡新門牙 ❤
附帶一題我的舊牙冠是金屬附燒瓷牙,牙緣會有黑線露出、牙齦會被染色,新牙冠是全瓷牙。
瓷牙的材質分成:二矽酸鋰與二氧化鋯,不同成分價格不同,網路上有一些討論但大家用詞不同、材料名與商品名都有人用,作假牙前不妨請教牙醫師。
比較常看到台灣牙醫說法:
1. 二矽酸鋰:有可透光至不可透光的各式瓷塊做選擇,可不需再外堆瓷粉就完成最擬真的顏色與型態,能承受的咬合力較小所以不能用在後牙的牙橋,用在貼片、單顆牙套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選擇透光瓷塊還可以避免掉瓷粉崩裂問題,常見的品牌::Emax.價格:$20000-$22000 NTD
2. 二氧化鋯: 被稱作白色的金屬,強度最大,材質不透光,外觀容易看起來死白,所以可以用來製作假牙的內冠,外面再靠堆瓷,把層次跟顏色做出來,最適合用在咬合力高但對美觀不要求的後牙區,或前牙嚴重變色,需要遮色的區域,但須注意使用上會有瓷粉崩裂的問題,常見品牌:Cercon、Lava (3M)、TDS、Wieland。目前經過技術的改良,二氧化鋯的透光度已經改善,所以在後牙區或較不在意美觀的病人,可以選擇全二氧化鋯的設計,外面不燒瓷粉避免掉瓷粉崩裂的問題。價格:$20000-$30000 NTD 之間。https://goo.gl/Oge0VZ
關於根管治療 (root canal),在美國根管治療需找專門做根管治療的醫師,不像台灣一般牙醫師都可以做。牙醫說根管沒找專門的牙醫做可能沒做好幾年後要重做。建議找專門根管的牙醫。
<2018 更新>
根管治療經驗:我們家老公經由牙醫師介紹轉診,先到根管治療專科做第一次檢測 (網外醫師自費 $89、保險有部分給付)、因狀況複雜醫師同意一個月後再免費回診。確定臼齒牙神經死亡後在專科進行根管治療 (自費約五百多、保險給付 $800)。療程結束後再回原來的牙醫診所做牙冠 (費用另計)。所有的價錢均在治療前就已經清楚報價、同意才進行治療。
這篇落落長的文章到這裡進入尾聲了,外行如我來寫這篇保險文有點不安,怕看錯資料誤導了大家。希望這篇整理有幫助大家更了解美國醫療、享受美國醫療,不再害怕看醫生。
💲 在美國看醫師花大錢好像是旅美生活必經的教育
網路上有句名言:美國醫療幾百塊的機會教育都算便宜的,趕快看開往前走。
我們家誤闖 ER、付出的機會教育費是一千出頭,目前聽到最慘的是叫了救護車扣除保險後還要自費 $2,600 USD。
祝福大家在美國看病都可以順順利利、錢包平平安安。
免責聲明:本篇文章僅供參考,沒有利益輸送。美國保險複雜,如資料有誤請不吝嗇告知。
Hey! I’m Wan.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is super helpful.
I wonder if you can provide the info of Taiwanese dental care? I’m looking for a reliable dental care for a while.
Thank you!
Hi Wan,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I’m glad that the information is helpful.
There two popular Taiwanese dental care near Fremont.
For adult and kids, we went to Columbia Dental Care.
46921 Warm Springs Blvd #203, Fremont, CA 94539
Sometimes we went to Little Koala Pediatric Dentistry Alvarado for kid’s emergency injury.
4138 Dyer St Ste 4, Union City, CA 94587
Hope you can find a better and reliable dentist soon.
Thank you very much! Just booked an appointment~
😀